今天是雨水节气,自然界中的空气日渐湿润,但气温尚未完全回升,湿气夹杂寒邪而至,最易伤人。尤其容易导致腰痛、关节疼痛。今天,同大家分享两个养护腰背、除寒湿的穴位,在春季做一做,有很大好处。
肾俞穴+腰阳关穴 让你腰背好、腿脚快
01.肾俞穴
位置:位于脊柱区,第2腰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
简单来说,后腰与肚脐正对的穴位为命门穴,旁开1.5寸就是肾俞穴。
功效:经常按揉可以帮助延缓衰老、补肾强腰。
按揉方法:双手握拳,用第二掌指关节点住肾俞穴,缓缓按揉3分钟。
02.腰阳关穴
人体肾阳虚弱,湿邪就容易沉积在腰阳关处,腰背酸痛就容易找上你。
按揉腰阳关穴,不仅可以帮助缓解腰背酸痛,还可以帮助改善阳痿早泄、痛经等男科、妇科问题。
位置:位于人体腰部脊柱区,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,后正中线上。比命门穴向下两个椎体的距离。
按揉方法:一般以手掌按摩为主,由上往下推,缓缓按摩3分钟。
防寒除湿 先养阳气
01.护阳法——防风防寒
初春时节,自然界正处于阴退阳长、寒去热来的转折时期。
所以天气乍暖还寒,气温忽高忽低,气候仍以风寒为主。
此时一定要做好防风防寒的工作,不宜过早减少衣物,重点捂好脚、腹、背三个部位,年老体弱者换装尤要谨慎,不可骤减。
02.助阳气——晒太阳
晒太阳是壮人阳气的好方法。
晒的时候,可着重晒背部和头部,此二处有多条经脉循行汇集,阳光的温煦作用,更有助于调理脏腑气血,温煦经络。
与此同时,可将双手搓热后摩擦后背的肾俞穴,有温肾助阳的作用。
03.升阳气——早点起床
春季正是阳气升发之时,这就要求人们早点起床,动动身子,加强运动,克服倦懒思眠状态,白天坐得久了,也要及时起来活动,使气血流畅。
正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”。
除寒湿 推荐一款热汤
在中医学理论中,湿邪分内外。
外湿,是指环境中的湿,如南方地区的回南天、梅雨天等。祛除外湿,最简单的就是在潮湿天,关好门窗,避免湿气入室。
内湿,即人体自产的湿,这主要与脾胃功能有关。因此,祛除内湿可以适当多吃点健脾养胃的食物,如白扁豆、薏米、陈皮等。
木棉花陈皮鲫鱼汤
材料:干木棉花20克,陈皮10克,生姜3片,鲫鱼1条。(2人份)
做法:药材洗净稍浸泡;生姜切片;鲫鱼煎至微黄,加水,放入木棉花、陈皮、生姜,煮半小时左右,加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祛湿健脾。
适合人群:湿浊困脾者,常见头身困重,脘腹胀满,食少便溏,舌淡红苔白腻者。材料:干木棉花20克,陈皮10克,生姜3片,鲫鱼1条。(2人份)
做法:药材洗净稍浸泡;生姜切片;鲫鱼煎至微黄,加水,放入木棉花、陈皮、生姜,煮半小时左右,加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祛湿健脾。
适合人群:湿浊困脾者,常见头身困重,脘腹胀满,食少便溏,舌淡红苔白腻者。